广州对95后人才吸引力位居全国第四
11月2日,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发布《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》显示,95后人才倾向前往东部地区,尤其是长三角、珠三角城市群。其中,广州位居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四位。
95后流动人才更多分布在新兴行业
报告显示,57%的95后流动人才为本科及以上学历,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52%。今年95后流动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较去年有所增加,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。
95后流动人才中月收入8000元以下占84%,远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70%。报告分析认为,95后人才多为职场新人,收入较低。去年95后流动人才中月收入4000元及以下、8000元及以上占比分别为37.1%、13.6%,今年95后流动人才月收入水平较去年相比明显提升。
从行业看,95后更多分布在新兴行业,其流动人才在IT行业占比为24%,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21%,而在地产行业占比14%,明显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8%。95后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是IT|通信|电子|互联网、房地产|建筑业、生产|加工|制造,分别占比23.8%、14.1%、13.9%,合计占比51.9%,较去年上升2.8个百分点,集中度小幅上升。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最多的也是这三个行业,合计占比52.3%,95后人才行业集中度略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。
95后人才倾向前往东部地区
从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看,深圳、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杭州、南京、成都、苏州、无锡、青岛位居前十。根据定义,人才吸引力指数为人才流入占比、人才净流入占比、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、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、人均可支配收入、人口净流入的加权结果。
报告指出,95后年轻人才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,生活富足,更倾向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,选择就业城市不仅关注薪资,还关注创新环境和文娱产业发展情况。因此基于数据可得性,报告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、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和每万人电影院数量作为外部指标,叠加95后人才流入占比、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、95后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、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四个内部指标构建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。
从结果看,95后人才倾向前往东部地区,尤其是长三角、珠三角城市群。在前50强中,东部、中部、西部、东北地区分别有37、6、5、2个;一二三四线分别有4、28、16、2个,分别占一二三四线城市数量的100.0%、80.0%、19.8%、1.1%。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、成渝、长江中游城市群分别有18、7、3、2、3个。
深圳超越北京位居榜首。报告认为,深圳拥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,叠加创新的产业结构,提供较多工作岗位,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深圳就业。
深圳和广州互为95后人才来源城市第一位
报告指出,今年95后人才向东部集聚明显,人才净流入占比为18%,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4%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,GDP占比超过一半,人均产值更高,充满活力和抱负的95后年轻人更倾向经济活力高、发展潜力大的东部地区。
从城市来看,95后更向往一、二线城市,但今年一线城市对95后人才的吸引力较去年有所下降,而二线城市吸引力小幅上升,三、四线城市净流出趋势有所收窄。今年,一线城市95后流入占比18.7%,高于今年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8.6%;二线城市95后人才流入占比为47.4%,高于今年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44.9%。工作机会多、收入高、经济活力充足的一线城市仍吸引年轻95后,同时年轻人也向发展潜力和生活性价比更高的二线城市集聚。
深圳和广州、北京和上海互为95后人才来源城市第一位。报告显示,深圳流入人才中有10.0%来自广州,广州流入人才中有8.8%来自深圳。
报告建议,各地充分尊重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,立足各地比较优势,顺势而为。进一步深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,进一步消除人口自由迁徙的枷锁。优化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结构,推动完善产业结构、公共服务和交通设施等布局,以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。